【文章导读】基于RSSRI测度的乡村聚落空间重构研究——以重庆市为例
1
研究方法
1.1 乡村聚落空间重构评价模型
▲ 表1 | 乡村聚落空间重构评价指标
式中:Wi 为各指标的权重,Si 为各指标标准化后的值,n 为指标个数。该指数数值越高,表明其聚落空间重构程度越大,重构状态特征明显;反之,则重构变化程度小。
1.2 经济-社会-空间重构耦合协调模型
经济重构、社会重构和空间重构可理解成三个相互影响作用的系统,最终以乡村聚落空间重构的形式得以展现。本文借鉴耦合度的概念及模型,对三者的耦合协调状态进行测度。其中,耦合度模型可用于定量评测三者相互作用的程度强弱,推导公式如下:
由于耦合度只能反映各系统间关系的强弱,不能反映其水平的高低。因此本文引入协调度模型,既考虑经济、社会、空间维度三者相互作用的强度,又关注三者各自的重构状态,以便更好地评判其交互耦合的协调程度。
式中:D 为协调度;C 为耦合度。
2
基于RSSRI测度的重庆市乡村聚落空间格局
2.1 研究区域概况
重庆市地处长江上游,是一个典型的内陆山区省(市),土地面积约8.24万km2,共辖38个区(县),在空间上划分为主城区、渝西片区、渝东南片区和渝东北片区(图1)。
▲ 图1 | 重庆市空间格局分布
2.2 乡村聚落重构状态
▲ 图3 | 重庆市综合重构格局
2.3 经济-社会-空间维度重构特征
2005年经济重构强度
2012年经济重构强度
▲ 图4 | 重庆市经济维度重构格局
2005年社会重构强度
2012年社会重构强度
▲ 图5 | 重庆市社会维度重构格局
(3)空间重构:南北差异明显,高值区县集中在西北部地区。
▲ 图6 | 重庆市空间维度重构格局
2.4 乡村聚落重构耦合协调关系
▲ 图8 | 重庆市协调度分析
2.5 区域发展差异识别
基于乡村重构强度指数(RSSRI)、协调度指数(D),以某项指数≤“均值-标准差”为评判标准识别问题区域。若某区县其中一项指数≤“均值-标准差”,则界定其为问题区域。结果表明:经济重构滞后型区县有7个,社会重构滞后型区县有5个,空间重构滞后型区县有4个,经济-社会-空间重构失调型区县有6个。上述共22个空间单元,由于部分县域是多重问题的叠加区,剔除重复的空间单元,最终识别出4类10个问题区县(表3,图9)。
▲ 图9 | 重庆市问题区域及其空间分布
3
重庆市乡村聚落重构影响因素和差异
重庆市西北部和中部地区以丘陵、低山为主,相对平缓的地势为农作物的生长提供了有利条件,同时也使得乡村聚落用地相对集中。渝东部地区靠大巴山和武陵山两大山脉,地区水土条件差,土地开垦难度较大且耕地面积破碎,聚落受地形限制大,空间分布上极为分散且规模较小,这些因素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东部地区乡村聚落的集聚和拓展。
从经济发展上看,渝西部片区和东部片区工业产值差异巨大(图10),工业经济的不均衡分布导致区域经济发展极不平衡。同时对比2005—2017年间重庆市乡村居民人均收入,东西部差异亦是逐年递增(图11)。人口密度与乡村空间重构存在正向关系且关联性较强,乡村人口密度变化反映乡村社会流动程度(图12)。从人口变动情况上看,渝东部地区虽然乡村人口基数大,但人口变动情况不明显,而渝西部地区的城镇化率从38.4%提升至60.7%,乡村人口变化情况更剧烈,乡村社会流动性更大,则乡村聚落社会重构更加剧烈(图13)。
▲ 图10 | 工业产值变化情况
重庆自直辖以来城市快速发展,2006年“一圈两翼”的发展战略即提出了以西部带动东部发展的战略决策。2014年“五大功能区规划”又提出区域差异化发展的要求,渝西片区着力发展工业经济,而渝东北、渝东南区坚持生态优先、扶贫并举的举措。近年来,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建设强调区域合作发展、主城区扩容发展,强化了区域间差异化发展路径,加强了对除主城区以外的区县的战略指导(表4)。
▲ 表4 | 重庆市区域发展政策导向
4
基于聚落空间重构特征的区域优化建议
文章运用乡村聚落空间重构状态测度方法,以重庆市的区县为具体研究对象,分析其乡村聚落空间重构过程和状态,并总结其格局特征,识别乡村发展的问题区域。据此,作者提出三点建议:
一是要统筹规划区域乡村聚落发展格局。重庆市乡村聚落重构格局呈现“西部强、东部弱”的特点,区域格局较为分散且长期处于不平衡状态。因此,在制定区域发展战略时,需要加强对主城区外周边区县的扶持,形成“一核多极”的区域乡村聚落空间格局。
二是要基于重庆市乡村聚落重构格局,分区指导区域乡村振兴路径。以主城区为例,主城区经济重构水平高,但由于受到城市扩张的影响,空间重构范围小。因此,该地区乡村聚落空间重构应嵌入城乡融合的过程中,村镇乡应积极承接部分城市功能转移,鼓励资本和人口流向乡村地区;聚落空间以非农建设用地扩张为主,农村居民点用地集约建设等。
本文撰稿:李和平 池小燕 肖竞 靳泓 谢鑫
原文介绍
《基于RSSRI测度的乡村聚落空间重构研究——以重庆市为例》一文已在知网首发。
李和平,重庆大学建筑城规学院,山地城镇建设与新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,教授、博士生导师,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常务理事,本文通信作者。
【基金项目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“村镇聚落空间重构数字化模拟及评价模型”(2018YFD1100300)资助。
【全文下载】文章已在知网发布,复制并搜索下方网址,或点击下方“阅读原文”,即可下载阅读全文。https://kns.cnki.net/kcms/detail/detail.aspx?dbcode=CAPJ&dbname=CAPJLAST&filename=CSGH20220803000&uniplatform=NZKPT&v=dJ_x9KLE5VV169cZz-g9vOV3OaKlzKYbInXcwH34-tGgiRckV3rtJzqqeT-kIdR9
封面图片源自中国政府网
官方投稿网址:http://www.planning.com.cn
微博:http://weibo.com/cityplanningreview微信号:chengshiguihuazazhi电子期刊:App Store搜索“城市规划”(支持iPad下载)国内统一刊号:CN 11-2378/TU国际标准刊号:ISSN 1002-1329【免责声明】本公众号推文目的在于信息交流与共享。若有来源误注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,请持权属证明与本公众号联系,我们将及时更正、删除,谢谢。